从学霸、学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7-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信息化改变了教学的方式。资料图片

    朱奇峰博士出生于北师大教授家庭,一个书香门第。从北师大实验小学、北京五中初中,到北京四中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89年,怀揣着青春与梦想的他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声学所继续攻读当时还很前沿的语音识别领域,还参与了国家“863”项目。1997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子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和语音识别课题,并代表学校在欧洲标准局组织的国际算法比赛中获得优秀名次。

    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计算机研究所任资深研究科学家,参与世界最顶级的语音识别研究攻关计划。在2004年的评测中,他所在的伯克利小组成绩与IBM并列第一。研究项目结束后,朱奇峰加入了美国最早研究语音识别技术之一的德州仪器公司。一帆风顺的学术生涯,所做的创新研究和一流论文均被国际学术圈认可,让朱奇峰成为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专家。这样一位语音技术领域的“大咖”,是如何与教育信息化走到一起的呢?

    国家核心竞争力是生产优秀人才的能力

    2002年,刚毕业的朱奇峰和同学们聊天时,谈到国际产业如何分工以及什么才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等时髦话题。大家目睹了中国从为世界制造玩具和小商品、到制造计算机、高铁甚至发射火箭的崛起和发展,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生产优秀人才的能力。这也是美国之所以领先世界的核心能力。这段聊天给朱青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来美国读书,不就是冲着这个实力来的吗?

    2010年,美国教育教育技术办公室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信息化教育革命的号召,发布了自1994年来第四次国家教育规划,指出以信息技术变革美国的教育,得到奥巴马总统的大力支持。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提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并重点推进“三通两平台”战略。正是这股教育信息化浪潮,促使朱奇峰决定把自己多年研究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育

    目睹了很多同学凭借托福等高分来美国,但口语能力依然不过关。很多人的咨询让他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语音技术能否用于外语教学呢?2003年朱奇峰去瑞士旅游,语言不通的他不得不找到一个法国学生,一对一教自己基础法语。这个过程让他意识到,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发音比较和纠正,于是,他开始动手研发这样的技术。凭这项技术,他说服了美国的一位华人基金经理作为天使投资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教育信息化成为国家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国也不例外。国家投入很大,但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我能为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做些什么?”强烈的使命感促使着朱奇峰不断追问。在他看来,虽然如今的互联网改变了几乎所有行业,但中小学教育是改变最少的领域之一。问题出在哪里?在于缺乏不仅懂学科教学,而且懂教育信息化,并能不断创新的企业。企业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前辈们提出教育救国,现在我们的使命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强国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清睿的使命,我们有能力做到最好。”

    “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里面8次提到‘企业’这个词,这是前所未有的。13次提到‘网络学习空间’,3次提出了混合教学和泛在教学模式,这非常重要。”朱奇峰说,“而这正是我们过去3年所大力推广的方向。”

    K12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之路

    朱奇峰于2011年创立的清睿教育,伴随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一路发展。2012年,清睿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口语100”。第一次产品亮相,大家都很忐忑,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奇峰才讲到一半就被老师纷纷打断:“朱博士,我们都是一线的负责老师,好不好一看就明白。你能不能多留几天,给我们学校老师再讲讲?”就这样,一炮打响。试点成功后,连续3年盈利并登陆新三板,成为K12互联网教育第一股。随着手机的普及,产品从计算机发展到移动终端,学生大面积使用的门槛被一一打破。

    清睿教育以推动中小学外语信息化教育为方向,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朱奇峰本人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截止2016年暑假已经拓展到28省280城市9000多所学校。在进行研发和推广同时,朱奇峰担任三个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负责人,进行各种学术讲座和国培讲座,受到国内中小学的广泛支持,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学术发展。